体验版
领取福利
个人中心
退出登录
胡云腾教授:刑事审判中的定罪量刑原则

一、确定罪名、法定刑 、

二、多个罪名、对应哪个法定刑

三、综合考量犯罪情节,确定起刑点,

四、根据案件中的犯罪构成、次数等事实,在量刑 起点基础上,确定量刑基准刑(区间或点)

五、调整

六、确定宣告刑罚

 

[展开全文]

量刑基本思路和步骤

1、量刑步骤分为七步:1、定罪名、2、法定刑幅度、起刑点(可以理解为区间)、3、基准刑(根据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确定)、4、根据犯罪情节调整基准刑(酌定情节、罪前表现、犯罪中的时间、地点、手段、犯罪后的认罪认罚、悔罪情节)5、社会危害性来确定量刑

 

[展开全文]

量刑的司法解释

协商机制、合议机制、法官会议讨论机制、审判委员会讨论机制、约合机制

参考指导性案例、案例库的案例、上级法院的案例、本院裁判案例

被害人感受、被高人感受、主观情节、客观情节、社会危害性认定量刑

量刑的偏差,黄金分割点超过10% 不动 

20-30%偏重 二审改

极轻极重 

[展开全文]

量刑的基本原理与实际操作

1、关于量刑的四个因素

  • 事实
  • 性质
  • 情节
  • 社会危害性
[展开全文]

定罪事实、证据的审查与认定问题

1、关于定罪的三个问题

  • 谁干的
  • 什么行为性质
  • 为什么要干-主观罪过

2、事实清楚、证据确实、充分、排除合理怀疑的把握

  • 证据必须是足够的
  • 真实的——客观性
  • 必须是合法的——来源、取得、保管、储存可审查、可溯
  • 证据之间具有关联性

3、关键证据与普通证据的区别与作用

  • 办案要抓住关键证据

4、非法证据认定与排除方法

  • 非法的言辞证据——依法排出
  • 其他证据——瑕疵排出后还可以使用
  • 排除非法证据越早越好,没必要一定在法庭排除
  • 软排除,不明确是否排除,可以不用

5、证据链条认定问题

  • 完整性与闭合型,各种证据形成锁链,没有缝隙和其他可能。

6、关于疑证

  • 证据本身有疑问,证明的东西有疑问是
  • 需要查明真伪,不能查明疑证从无,查明之后可以用

7、关于事实不清、证据不足问题

  • 事实不清——客观的事实不清;主体不清
  • 整体不清——全案无罪;部分不清——部分无罪

8、不认罪案件的定罪——查明为什么不认罪;强化程序权利的保障;查清不认罪的理由是否成立,

  • 裁判文书针对不认罪的内容加强说理,
  • 不认罪不能从严,只能不从轻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胡云腾法官——定罪量刑

一般问题

1、三个二八定律

  • 事实、证据80%没有争议,只有20%有争议;
  • 80%认罪认罚,20%不认罪、不认罚;
  • 80%法律适用没有争议,20%法律适用有争议

2、技术活

  • 犯罪手段,用信息技术犯罪——科技犯罪
  • 侦查使用科技手段、科技证据多——科技司法
  • 法律调整科学研究——科技立法

3、良心活

  •  刑法中的“善”“温暖”
  • 判决的严厉,判决的温度

4、五心工程

  • 审慎之心,——定罪量刑的权利
  • 惩恶扬善之心
  • 谦抑之心,程序谦抑(减少对当事人生活的影响);不减少当事人行使权利的方式;实体法谦抑:少捕少诉(可以也不可以‘可定罪不定罪的行为不定罪
  • 同理心
  • 担当之心

5、定罪与量刑思维的差异

  • 定罪思维——分析思维,定性,排除法
  • 量刑思维——综合平衡

6、定罪量刑是形式法律与实质法律的统一

  • 弘扬法律中的正义与价值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三、量刑的基本原理与实际操作

1、影响量刑得分四个因素:事实、性质、情节、社会危害性。

2、量刑公正及实现机制(协商、辩论、合议、法官讨论、审委会讨论、核查)

3、人工智能在量刑中的应用

4、在量刑时参照案例问题(指导案例、案例库、最高院各业务庭裁判案例、上级法院裁判案例、其他法院案例)

5、量刑的集思广益与综合平衡

6、量刑的偏差及纠正

[展开全文]

二、定罪事实、证据的审查与认定问题

1、关于定罪要解决的三个问题

2、关于事实清楚、证据确实、充分、排除合理怀疑的把握。

3、关于关键证据与普通证据的区别和作用

4、非法证据的认定及排除方法。(尽量在开庭前处理)

5、证据链条的认定问题

6、疑证问题的处理

7、事实不清、证据不足的认定

8、不认罪案件的定罪

9、认罪案件的定罪

 

[展开全文]

量刑情节中的分析和把握

1.自首时间

2.具体分析犯罪情节,精细辩护

     只要存在对量刑有影响的情节,都应该考虑

3.从轻或从重的意思:比没有这个情节轻一点或重一点即可

 

裁判五理:事理、法理、学理、情理、文理

 

多情节综合量刑:综合考虑,不是简单相加,一般先加后减,先考虑从重,再考虑从轻

[展开全文]

1.确定罪名及具体法定刑

2.找到法定刑具体幅度

3.确定起刑点:根据犯罪性质的大小及轻重

4.确定基准刑:根据犯罪事实,包括数额、次数、后果

5.调整基准刑:根据情节【犯罪前表现、主从犯、手段、时间地点、悔罪、自首、认罪认罚等,即从重从宽情节】

6.确定宣告刑:根据社会危害性【包括事实、情节、主客观因素、犯罪动机、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】

7.综合考量:考虑刑事政策、社会效果、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、当事人感受

 

被告人受到惩罚,被害人受到安抚

社会危害性随着权利价值的变化而变化,与权益的重要程度成正比

财产型犯罪,若能返还及弥补,可以大幅度减轻

[展开全文]

量刑四大要素:事实、性质、情节、社会危害性

 

量刑机制:协商机制【与检察院协商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辩论机制【法庭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合议机制【合议庭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法官会议讨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审委会讨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阅核机制【领导阅核】

量刑需要综合平衡,超过20%属于存在偏差

liang'x

[展开全文]

定罪:who   what   why

证据:真实性、合法性、关联性,

              充分、排除合理怀疑

非法证据排除:非法口供必须排除,其他可以补正

证据链完整且闭合

疑证应查明真伪,无法消除疑点则排除

瑕疵证据可以补正后适用

[展开全文]

量刑主体的平衡,量刑时轻时重。

对刑法的适用,也要均衡。

各个罪的量刑也要均衡。发挥刑法的惩罚和均衡。

全面评价。

规范化量刑。

[展开全文]

谦抑原则,可诉可不诉尽量不诉,可定罪可不定罪尽量不定罪,可判重罪可判轻罪的尽量定轻罪,

[展开全文]

审慎之心、惩恶扬善之心、保持谦抑之心、

[展开全文]
 
胡云腾教授:刑事审判中的定罪量刑原则 VIP专享
开通会员
体验版
领取福利
个人中心
退出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