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查合同结构
1、审查合同结构的目的;(1)第一个目的是审查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、是否存在漏项;(2)第二个目的是审查合同条款之间的逻辑性。
2、审查合同结构的思维方式及步骤
思维方式:由大极小、层层递进
审查步骤:首先按照“主体、正文、签署”的三要素原则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;
其次参照《民法典》第470条之规定及合同基本常识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;最后根据特定交易的特殊需求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。
审查合同结构
1、审查合同结构的目的;(1)第一个目的是审查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、是否存在漏项;(2)第二个目的是审查合同条款之间的逻辑性。
2、审查合同结构的思维方式及步骤
思维方式:由大极小、层层递进
审查步骤:首先按照“主体、正文、签署”的三要素原则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;
其次参照《民法典》第470条之规定及合同基本常识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;最后根据特定交易的特殊需求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。
审查交易模式(案例7:私自供电合同;案例8:自来水集团案、阿里案)
1、提炼交易模式:合同当事人为了实现交易目的而采取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安排。通俗地讲,是指合同当事人如何进行交易(即“干什么”和“怎么干”的问题)
2、判断交易的合法性:从民商事合同角度而言,有两个原则。
一是,遵循“法不禁止即自由”的私法基本原则,也就是说,只要没有法律明文禁止的交易,原则上当事人均可以从事该交易,而无需有法律的明文许可。
二是,要深入理解《民法典》第六章第三节的规定。即: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民事法律行为无效:(1)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;(2)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;(3)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;(4)违背公序良俗的;(5)恶意串通,损害他人合同权益的。
二、促进交易
1、排除交易的违法因素
对于民商事合同而言,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即可
2、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
3、梳理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
根据合同各方确定的交易方案来审查合同条款的实用性和周延性,这些通常为商务性条款从合理性、可操作性和逻辑性方面对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梳理和明确
4、明确委托人合同目的的实现机制
明确委托人的合同目的,即委托人通过合同想获得什么
梳理委托人实现合同目的的所需具备的条件和步骤
需要进一步考虑,若委托人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,救济途径和手段是什么
合同审查的两个核心目的
一、防范风险
1、识别风险 (案例1:在营商场租赁案)
专业型风险(如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,违反前置审批程序,超出法定范围约定管辖等)
经验型风险(如违约责任过于含糊,违约金比例过高、合同义务与违约责任不对应等)
2、分析风险
法律风险,由于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不符合法定要件而产生的风险
技术风险,由于合同内容不周延、可操作性差而导致合同履行障碍或产生争议
信用风险,由于合同相对方缺乏履约诚信和履约能力而带来的履约风险
3、提出防范措施建议
合法性(案例2:真借贷,假买卖)
可行性(案例3:退款手续要求带公章)
合同审查的常用方法
1、补增
(1)补增的作用:让合同内容尽量齐备、达到规范交易、防范风险的目的。
(2)补增的适用范围:
补增适用于合同存在漏项的情况,缺少这些条款有可能影响合同效力。
如遗漏绝对必要条款:当事人名称或姓名、标的和数量。
六个提升途径:
1.多想:对合同条款本身的考量;跳出合同,整体考量。
2.多看:示范文本;修改示范。
3.多问:询知;求教。
4.多练:审查数量;审查质量。
5.多学:法律法规;司法裁判规则;其他专业领域知识。
6.多点责任心:职业荣誉及执业责任;对客户的责任心。
4.公平性:
(1)公平原则是基本原则,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,大致平衡。避免出现“一边倒”的情形。
(2)《民法典》所规定的公平应当是基于市场经济交易秩序和交易规则的相对公平,而不是绝对的对等。
可操作性:
1.权利义务明确:合同各方当事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内容应当明确约定;需要双方共同处理或确认的事项一定要明确处理的方式方法。
2.逻辑恰当:合同约定条款要符合客观情形,具有可行性。
3.表达准确:条款的表述应当符合规范、标准,避免歧义。
审查合同结构:
(1)审查合同结构的目的
第一是审查该合同条款是否齐备、是否存在漏项;第二目的是审查合同条款之间的逻辑性。
(2)审查合同结构的思维方式及步骤
思维方式:“由大及小、层层递进”
审查步骤:
首先,按照“主体、正文、签署”三要素原则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。
其次,参照《民法典》规定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
最后,根据特定交易的特殊需求对合同结构进行审查。
3.修改模式:以客户为中心
(1)清洁模式;
(2)痕迹模式;
(3)意见书模式。
2.修改尺度:谈判地位
对于处于劣势地位,或者与政府部门签订协议时,不可能大改或大修,否则白改。
合同审查的三个前提:
1.修改立场:代表谁?不能出现代表对方修改合同的情况,浪费时间和效率。
合同目的:促进交易
(1)排除交易的违法性因素;
(2)梳理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;
(3)明确委托人合同目的的实现机制。
出租
承租
商户交付
商场交接
小商户
1.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不得过高或过低,司法诉讼中有权利要求调整。
2.对合同提出的提出防范措施建议,需要合法、可行。
合同审查思维角度:
1.防范风险(识别风险:专业性/经验型;
分析风险:法律、技术、信用风险
提出防范措施意见及建议:合法性eg:真借贷,假买卖、可行性eg:退款手续要求带公章)
如:在营商场租赁:房屋以现状交接,对商户如何交接未约定
2.促进交易(排除合同违法因素、促进合同成立并生效、梳理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、明确已方目的的实现机制)
4步骤
5标准
6途径
1) 企业合同管理的体系建设与建议,实战,14种常用合同的审查方式,思维体系,方法,对于工作会有很多帮助,从思维到方法,不妨按照需求,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的需求,从理论到实践,从实践又到理论,从理论篇:思维体系:23456,。合同审查的2个目的,防范风险,目的性一线的思路一线的思维,要去审查合同,把握不准确,审查目的,防范风险,找律师修改合同,方案实践菁英,实践经验,不会有异议。应该是提出交流意见,促进交易,作为专业合同,促进交易事项完成,没有法律合同漏洞。
2) 识别风险:年轻律师,看不出哪里有合同风险,停留在了校对的风险,防范措施,以及校对建议,自己思考下,再分析,防范措施、建议,真是案例,客户做商业经营。租用写字楼,正在经营中,按照经营计划,组进来再重新装修,营利目的,对于房屋的交接,商户怎么交接,按照钥匙水电交接,清空商户。出租房提前已经收取一年的租金。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。听出来,在与合同的交接,很多很杂小商户的存在,阻拦了继续交易、清理履行情况,已经约定纪律小很多。阻力你尽调没做。熟人介绍,合同几大问题,一开始就存在,后来纠纷的发生。
3) 风险分类:专业性能力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如何、规范性的,专业性的规定,有规定没有遵守;从法律上并没明确规定,但是从经验上并没有按照民法典,太过于含糊,违约金比例过高,造成诉讼阶段,到仲裁阶段,掌握的尺度,产生回补被支持不被调整。降低合同的约束力,也需不履行。没有依据,举证难度。识别出风险之后,风险上面的,法律上面的,还是技术上面的。可能被撤销,约定不够周延,履行过程中【技术性】不诚信风险、无履约能力,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, 防范建议,提出的措施与建议,必须合法。提出来,可操作性。合法性。本身想搞借贷。不想抵押,签署买卖合同,当成换物借款合同。产生合同争议之后,还是按照借贷合同。
4) 我们客户涉及到业务交付抵押金,活动,展会活动,外地搭建履约金,退款上面,在退款上面,原来交钱的方法交付,带来公章可行性。合同在全国各地,我的员工来办理合同当中,退款手续。在合同中指定合理办理经办退款手续, 可行性。防范风险问题。
5) 促进交易,客户按照甲方,谈判地位很高,甲方苏总艾迪管辖,死活不统一,我就坚持,我说,甲方在乙方坚持放在,就爱你绝不让。干脆不签署。是不是由于相对方的法务,导致,管辖权交易没有落成。相对较强其他人愿意做,作为服务单位,整个合同交易取消了。审查修改合同本身,促进交易,首先,排除交易违法性的基础。买卖文物,器官,违法因素,徐静合同我依法成立并生效。触及生效。成立并生效。还没达到生效条件,才能成为指引规范,合同各方,商业规范条款。
6) 签署合同的目的:考虑合同的目的,实现机制。掌握合同审查目的。正确客观适当的认识。
一、合同的前提,修改的尺度,没有经验,没找到感觉,《临时供电协议》该规定内部么的权利,大幅度的供电部门的权利义务,发箍偶不让修改。大家这种鲜见。改动修改协议,提示重大问题,提示,让客户选择怎么办?修改吃哒,不代表修改地位多。 修改地方不多,合同文本挺多,关于修改尺度,说明问题。
二、以客户为中心,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修改。小规模企业,比较粗矿。最终能签署,看上去慎重,比较慎重,版本看不出来,一旦以后,面向未来,会埋怨。为何没有埋怨我,一个清洁模式,一个带批注版本,修改在那里,会比较好,痕迹模式。修改人,修改时间在,增加模式。意见书政府机关、大型事业单位,文字表述出来。2种建议,如何如何,表述意见出来,合同经办,专业,不太专业,理解不准确,出好几分意见,改良方式。来来回回针对最后的。
合同解除怎么签署:
非典型合同,民法典为明文规定,指的是解除合同方式之一,份锁定解除,单方面,双方合意解除,依据是562条,一方面解除合同是由,单方面法定解除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