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同的可控机制构建
1、约定合同解除权
2、分项履行或分期履行
3、指定具体履行人和联系人
指定具体的联系人,出具明晰有效的授权文件,排除未经授权人员对合同履行的干涉
4、交割期间的约定
合同的可控机制构建
1、约定合同解除权
2、分项履行或分期履行
3、指定具体履行人和联系人
指定具体的联系人,出具明晰有效的授权文件,排除未经授权人员对合同履行的干涉
4、交割期间的约定
课时5 部分常见通用法律性条款解读
1、违约责任条款-承担方式的选择逻辑
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和成本有关,从难以程度看,赔偿损失最为简便易行,但是赔偿损失方式的启动意味利润的净流出,往往是企业不愿意采取的,只有当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,或者履行成本大于履行收益,企业才可能宁承担违约责任也不继续履行。
因此采取补救措施,使得合同最大程度能继续履行,交易得以继续,是比损失赔偿更受欢迎的一种减少损失的办法。
不要出现类似“一方违约,另一方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”的描述,应该明确违约责任的形式,包括赔偿金额,承担形式,承担主体,履行流程等;
课时4 核心商业条款
流程1 快速通读合同,掌握整体架构
流程2 看商业条款和法律条款的分布
看懂商业模式是法律工作者工作的基础,风险多隐藏在商业条款中
流程3 梳理完整的交易链条与交易标的
流程4 确定交易基准日、监控质量、数量、价格
流程5 审核检验与验收条款
流程6 确认交易环节一致性、可操作性
三、书面审核前的必要工作
1、明确审查合同的工作范围
除条款本身外,还应充分注意根据合同性质或交易目的应予约定而未予约定的内容,或足以影响双方重大权益的其他条款约定不明,冲突等情况
2、了解交易的需求
区分交易目的和合同目的
审查允许修改的尺度
文本来源
3、与交易方进行有效沟通
互通基本想法:交易基本概况、交易背景;标的物特点及相关技术问题;履行的细节上有无特殊要求;重点风险的防范思路与争议解决;提交工作成果的质量、时间要求
识别交易目的:
识别商务条款
4、预估合同谈判趋势
一、交易相对方的初步尽调要点
1、调查身份事项
法人或其他组织:名称、经营范围、法定代表人、是否年检、签约代表身份、授权缔约代表身份信息、性别、单位信息、联系方式、行为能力、授权书权限、事项、期限。
着重防范离职员工表见代理,避免其通过原单位空白合同、介绍信,以原单位员工名义与客户签订合同。建议企业做好离职审计工作,尽快书面通知客户有关情况变动,收回离职员工留存的相关授权文件、印鉴和业务文本。
2、调查资产与信用状况
履约能力往往关系到合同能否顺利履行,合同目的能否实现;可以要求交易相对方提供:房管或不动产交易中心部门登记的房产证明、证券交易中心登记的股权证明、担保方提供的存款证明等材料
信用状况查询渠道:信用中国、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;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公式系统、人民法院公告查询系统、中国裁判文书网
是否涉诉、是否失信人员、是否行政处罚、注册资本、法定代表人变动、股权变动——综合考量持续经营能力
3、交易相对方的尽调资料的真实性、准确信和完整性进行限定
需对文本进行若干假设,并由提供方针对相关假设做相应的承诺
所有目标提交我方的文件均是真实的,复印件与原件均是一致的,签字,印章均是真实的,事实的阐述,声明,保证均是真实的、准确和可靠的。描述或引用法律问题时涉及的事实,信息和数据截止到某年某月某日
4、调查许可资格
建筑业资质查询;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;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查询
一、合同的作用是:控制交易风险+帮助双方创造价值(偏重创造价值),创造共赢
1、合同的基础不是公平正义,只需要促成交易,避免对抗性思维
2、避免合规做的严谨,交易却无法达成
3、好的合同是流程化的,把权利义务内化到合同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环节或者节点
二、合同分级管理思路
尽调报告
安排好合同约定解除权
分项履行或分期履行
法律性条款
1、违约责任条款:承担方式的选择逻辑
2、违约条款设置的原则
应当明确违约责任的形式
条件条款
保证条款
中间调控
审查与设置违约条款注意事项:
违约责任行使路径明确;
潜在纠纷预测要全面,例如预期违约、查验履约,质量和权利瑕疵等情形;
违约责任设置要有效力阻却违约;
理解无企业,执行可操作
1、快速通读合同,掌握整体架构
2、看商业条款和法律条款的分布
3、梳理完整的交易链条和交易标的
4、确定交易基准日、监控质量、数量、价格
5、审核检验与验收条款
6、确认交易环节的一致性、可操作性
交易目的的需求
审查中允许修改的尺度
文本的来源
交易向对方初步尽调要点:
1、调查身份事项
2、调查资产与信用状况
3、对方尽调资料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限定
4、调查许可资格
合同的作用:控制交易风险+帮助双方创造价值(偏重创造价值),进而达成共赢。
好的合同应该是流程化的,应当把权利义务内化到合同操作过程中高端具体环节或者节点,避免把各方权利义务割裂为互相独立的堆砌列举。
合同分级管理思路:扁平化管理可以实行二级或三级管理制度。
合同外在质量的总体把控
1、功能模块是否完备,模块是否锁定交易目的和法律环境,根据特殊需求,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,防止各个模块之间的重复和疏漏
2、结构体系应当清晰
语意表达、权利义务的前后一致,最好在三级标题的范围之内,参考优质的合同范本。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,重点在于可操作性,主从合同、主文、附文等效力先后的对应,同等效力、口径、标准应当统一
3、语言表达的精确性
易懂、表述应当规范、语义理解的唯一性,采取定义/概念合同条款的使用。
前后应当具有一致性,主语、客体的表述应当统一,避免杂乱
避免语言上的歧义,比如甲借乙共计人民币10000元,今还欠款8000元,可能会造成歧义
通读合同内容,避免造成语言歧义,避免出现错字,注意多音字的不同理解
版面安排和美观度,注意细节,注意编码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。
5、操作细节的严谨性
假设与处置的模式,假设情景并找出对应的处置方案,审查假设是否表达明确,全面,处置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,是否有周延性
控制词语的选择,明确词语的含义,以及各类标准的适用顺序